发布日期:2025-09-26 08:41  编辑:mzda  来源:未知   查看:  打印文章  字体:T  T  T
百年匾额映初心 中医寻根延传承

           2025年恰逢李鼎铭先生获赠“造福桑梓”匾额百年,9月23日,先生孙李雪飞怀着对先辈的崇敬之心重返故乡米脂,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民主人士代表、医疗界同仁、生物医药公司代表及媒体记者一同到访走进米脂县档案馆李鼎铭纪念室众人在泛黄史料珍贵遗物间,既回望先生百年前兴办教育、为民情怀的足迹,更探寻其悬壶济世一心为民的从医历程,以双重行动延续红色家风、传承中医薪火。

1925年,陕北米脂县五区乡亲为表彰当地名士李鼎铭(1881-1947年)兴办教育、造福乡里的突出贡献,特意定制“造福桑梓”匾额,悬挂于其居所。彼时见家乡医疗落后、百姓受疾困所扰,李鼎铭遂返乡精研医学,兴医倡教。他悬壶济世时遇穷人问诊分文不取,医术高明,终成远近闻名的名医;为人刚正不阿,凭医者仁心在当地颇具声望。除了以教育与医术惠及乡邻,他更积极参政,于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二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精兵简政”建议,该建议被党中央采纳,纳入中共抗战十大政策。政策实施后,有效实现了机构精简、权责统一、提升效能、节约资源的目标,同时遏制了官僚主义风气,不仅密切了军民军政关系、减轻了百姓负担、促进了党风廉洁,更获民众广泛拥护,为抗日根据地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此次到访的中医同仁在纪念室核心展陈区驻足,目光聚焦于先生遗留的“万宝箱”——箱内曾存放文件书籍、办公用品与药品,箱面既是办公案台,也是诊脉问诊的操作台。凝视这件展品,众人仿佛能看见先生当年研磨药材、调配方剂的忙碌身影。一位中医同仁参观后感慨:“先生将中医理论与陕北地域气候、民俗实际相结合的智慧,对如今基层中医药服务仍有重要启示,这正是我们此次前来寻根的核心意义。”

讲解员的细致引导下,李雪飞一行还逐一参观了反映米脂90年代发展历程的档案陈列室、米脂剪纸展室及杜修贤摄影作品展

 

最后,李雪飞向馆捐赠三件重要资料:一是书写有“精兵简政”理念的书法作品;二是记录李氏家族与时代关联的珍贵历史照片;三是李鼎铭先生文集。这些捐赠不仅填补了馆关于李鼎铭先生地方文献的部分空白,更丰富了馆藏中李鼎铭相关实物与文献的品类——既承载着李氏家族对先辈精神的赓续,也饱含着对红色文化代代相传的深切期盼。

他们的到访,为馆的馆藏文物注入了鲜活的家族记忆与情感温度。作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馆后续将持续深挖史料背后的故事与价值,把李鼎铭先生从开明士绅到民主先驱的思想转变历程、从倡办新式教育到提出 “精兵简政” 建言的民生担当,以情景讲解、专题展览等更生动的形式讲好档案故事。而此次补充的珍贵史料,也将成为 “造福桑梓” 精神的具象载体,让百年前这份心系民生、躬身实干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审核:张  

编辑:高  

供稿:陈文静

 

 

[ 首页 ]  [ 返回上页 ]  [ 关闭窗口 ]  [ 到顶部 ]